稀世珍品:犀角杯赏析
犀角,由角质纤维组成,很坚硬,可以入药,有强心、解热、解毒、止血等作用。自古以来,就是我国需要进口的名贵中草药的一种。犀角多产自非洲、南亚的一些国家,明曹昭《格古要论》载:“犀角出南番、西番,云南亦有。犀角中有直线型互不相连的天然纹理,颜色褐,间有黑红色,底部有小沙眼,形似蜂窝,这是犀角的一个主要特征。另外犀角还有一个特点,就是角上面有一道沟,底部凹进部分突出一条冈,俗称“天沟地冈”,这两个特点是鉴别犀角的重要依据
犀角本就非常的名贵,用犀角制成的器皿就更稀有珍贵了。见之于文献记载最早的犀角制品唐代敬宗所制犀角腰带。唐苏鄂在《杜阳杂编》云:“敬宗皇帝宝历元年,南昌国献玳瑁盆、浮光裘、夜明犀,夜明犀其状类通天,夜则光明,通照百步。覆缯十重,终不能掩其辉焕。上命解为腰带,每游猎,夜则不施蜡炬,有如昼日。”犀角制品,考古发掘至今未见有出土品,今之所见犀角器,多为明清及以后器具,以明代为盛。犀角器的制作,与竹木牙雕有异曲同工之妙,一般是牙匠和竹刻匠,兼做犀角雕刻,这也就是犀角雕刻和竹木、牙雕不论是风格还是题材都非常相似的原因。犀角器因受角形的限制,除以整角制成的酒杯外,尚有蛊、碗、钵、洗、盒、鼎、炉、瓶、笔山、笔架、花篮、盆景、扳指、钳件及以供欣赏用的人物、动物等雕刻。相传用犀角杯饮酒可以清热解毒,所以它便成为犀角器的主要器形。明代始见随形雕刻的犀角杯,明手有鲍天成、濮仲谦、尤通、尤侃等,其中尤通为清康熙年间人,特别善制犀角杯,人称“尤犀杯”。
明代中叶,随着都市经济的繁荣,上层社会追求享乐之风,使用犀角制品成为一种时尚,犀角作品开始增多,艺术风格逐渐向着纤巧细腻、刀工快利、布局繁缛的方向发展。花卉题材仍占主导地位,但多采用折枝小花和四季花作装饰,整株大朵花图案的作品减少。采用减地阳文的作品增多。山水人物纹题材的作品仍保持明初的某些特点,图案繁缛。刀锋快利,显露锋芒是这一时期的特征。器形追求变化,出现了槎形杯。雕刻家鲍天成、尤通、尤侃即活跃在这一时期。
-
1
周大福盛世华彩·传承系列新品正式亮相——品牌携手陕西历史博物馆和西北工业大学,再现大唐璀璨文化
2023-08-08
-
2
中软国际公布2022年度业绩:营业收入突破200亿元再创历史新高
2023-04-18
-
3
中国当代名医—曾晋中
2023-04-14
-
4
对话校友,共促成长 | “财经沙龙”校友对话交流活动
2023-04-11
-
5
产品+服务重塑中国新厨房,老板电器亿元补贴助力家庭“焕新”梦想
2023-04-09
-
6
全民行动推进青少年常态化数字阅读
2023-04-03